提到儿童牙科,很多家长的反应是“乳牙坏了不用管,反正会换”。其实,这种想法可能让孩子错过牙齿健康的佳干预期。儿童牙齿问题不仅影响咀嚼和发音,还可能对恒牙生长造成长期影响。今天,我们就来儿童牙科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细节。
许多家长认为乳牙迟早会脱落,即使有龋齿也不用治疗。实际上,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。如果乳牙提前脱落,相邻牙齿可能倾斜移位,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,将来可能需要矫正。的乳牙龋坏还可能感染下方的恒牙胚,影响牙齿颜色甚形态。
建议从颗乳牙萌出就开始清洁,使用婴儿专用指套牙刷或纱布蘸温水擦拭。3岁后可选用儿童含氟牙膏(豌豆大小),并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。
孩子不会主动抱怨牙疼,家长需要观察这些细节:
- 刷牙时牙龈出血(可能牙龈炎或刷牙方式错误)
- 抗拒吃冷热食物(牙齿敏感或龋坏征兆)
- 经常咬嘴唇或磨牙(可能咬合问题)
- 乳牙滞留(恒牙已萌出乳牙未脱落)
- 牙齿表面有白垩色斑点(早期脱矿表现)
即使没有异常,也建议每3-6个月做一次常规检查,早期发现问题处理更简单。
磨牙表面的窝沟容易残留食物,是龋齿高发区。窝沟封闭就像给牙齿穿“防护衣”,将特殊树脂填入沟隙,整个过程且快速。建议在以下时间段进行:
- 3-4岁:乳磨牙完全萌出后
- 6-7岁:恒磨牙(六龄齿)萌出
- 11-13岁:第二恒磨牙萌出
需要注意的是,窝沟封闭后仍需定期检查,如有脱落需及时补做。
孩子运动玩耍时难免磕碰,牙齿外伤正确处理能提高保留几率:
- 牙齿完全脱落:捏住牙冠(勿碰牙根),用生理盐水或牛奶冲洗后放回牙槽窝,或含在舌下保存,30分钟内就医高
- 牙齿折断:保留碎片,尽快就医(部分情况下可粘接)
- 牙齿松动移位:避免触碰,及时固定
就医时携带断牙或脱位牙,干燥保存会显著降低再植。
很多孩子对牙科的恐惧源于就诊的糟糕经历。建议在2岁前完成次非治疗性拜访,让孩子熟悉环境。家长平时可以:
- 通过绘本、动画正向引导(如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》)
- 避免用“打针”“疼”等负面词汇描述治疗
- 治疗前如实告知步骤(如“医生会用小镜子数数你的牙齿”)
- 治疗后给予具体表扬(如“你配合张口的动作帮了大忙”)
对于特别紧张的孩子,可选择儿童牙科专科机构,部分行为诱导或镇静服务。
儿童牙齿健康需要家长、孩子和牙医的共同配合。记住三个数字:2岁首诊、6岁六龄齿防护、12岁咬合筛查。预防永远比治疗更轻松,今天的细心呵护能让孩子受益终生。如果对孩子的牙齿状况有疑问,建议尽早儿童牙科医生。
(注:本文内容参考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委员会建议,具体诊疗请以医生评估为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