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资讯

三张图教你如何科学预防口腔疾病?这份指南请收好
三张图教你如何科学预防口腔疾病?这份指南请收好 秋叶 eye 1000+次浏览 time 发布时间:2025-08-16 10:27:10

三张图教你如何科学预防口腔疾病?这份指南请收好

很多人以为牙齿不痛就等于口腔健康,其实牙龈出血、口臭、牙齿敏感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。今天就用直白的方式,带大家了解日常口腔保健的关键点。

为什么每天刷牙还是会长牙结石?

见过不少患者抱怨:"我早晚都刷牙,怎么洗牙时还能刮下一堆牙结石?"其实牙菌斑形成牙结石只需12小时,而大多数人刷牙时间不足2分钟,很难清洁到位。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:刷毛与牙龈呈45度角,每次覆盖2-3颗牙,像震颤般小幅水平颤动,特别注意清洁牙龈沟。

这里有个简单测试:用舌头舔牙齿表面,如果感觉粗糙有颗粒感,说明已有牙菌斑堆积。牙线使用也很有必要,它能清除牙缝中40%的牙刷够不到的菌斑。

不同年龄段要注意的口腔问题

6-12岁换牙期:很多家长忽视乳牙护理,其实龋坏的乳牙会影响恒牙发育。建议使用含氟牙膏(豌豆大小),每3个月检查一次牙齿排列情况。

18-35岁:这个阶段智齿容易发炎,牙龈炎发病率达到68%。除了常规清洁,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探诊检查。

40岁以上:调查显示这个年龄段87%的人存在牙龈萎缩问题。建议使用软毛牙刷,配合冲牙器清理暴露的牙根面。

这些食物正在悄悄伤害你的牙齿

酸性食物(如柑橘、碳酸饮料)会软化牙釉质,食用后建议用清水漱口,半小时后再刷牙。黏性高的食物(如太妃糖、饼干)容易残留在牙缝,吃完要及时使用牙线。咖啡、红酒等色素重的饮料会让牙齿变色,可以通过吸管饮用减少接触。

特别要提醒的是,很多人认为"牙齿越白越健康",实际上健康牙齿本身是略带淡黄的象牙色,过度漂白反而会损伤牙釉质。

定期口腔检查到底查什么?

检查不仅仅是看有没有蛀牙,还包括:牙龈探诊深度(超过3mm提示牙周炎)、咬合关系评估、口腔黏膜检查(排查白斑等癌前病变)。儿童还需要检查颌骨发育情况,早期发现地包天等问题。

一般来说,每年应该做1-2次检查,孕妇、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。现在很多口腔诊所都有可视化检查设备,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牙齿的实际情况。

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着

牙龈出血持续超过3天、牙齿突然敏感(冷热刺激痛)、口腔溃疡2周不愈合、牙齿松动或移位等情况,都需要及时就医。临床数据显示,早期治疗的牙周炎患者,牙齿保留率能提高5倍以上。

牙齿问题就像小火苗,及时扑灭很容易,等酿成大火再处理就费时费力了。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,定期维护,才能让我们80岁时还能拥有20颗健康牙齿。

延伸阅读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:
联系原因:
确定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