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都不太在意,觉得只是上火而已。其实这很可能是牙周病早期的信号。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,如果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我们的牙齿并不是直接长在牙槽骨里的,中间还有一层叫做牙周膜的组织。牙齿、牙龈、牙周膜和牙槽骨共同构成了牙齿的支撑系统,这个系统一旦发生问题,就会形成牙周病。
牙周病初的表现就是牙龈炎。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刷牙时容易出血,牙龈看起来有些红肿。如果在这个阶段及时干预,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。但要是放任不管,炎症就会向深处发展,形成真正的牙周炎。
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下面这些情况,就要留意是不是牙周病了:刷牙时牙龈出血、吃东西容易塞牙、口腔有异味、牙龈看起来比以前更红或者发紫、感觉牙齿变长了(其实是牙龈萎缩了)、牙齿有些松动或者咀嚼无力。
这些症状可能不会同时出现,但只要有其中一两个,就建议去口腔机构检查一下。
牙周病主要的原因就是口腔清洁不到位。我们每天吃饭后,食物残渣会留在牙齿表面和牙缝里,如果不及时清理,就会形成牙菌斑。牙菌斑积累多了就会变成牙结石,牙结石会刺激牙龈发炎,进而引发牙周病。
除了清洁问题,吸烟、精神压力大、作息不规律、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增加患牙周病的风险。
牙周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程度来定。如果是早期的牙龈炎,一般通过的洁牙就能解决。医生会用专门的器械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结石,炎症通常会在几天内明显好转。
如果已经发展成牙周炎,可能就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牙周治疗了,比如龈下刮治。这个过程会比普通洁牙复杂一些,需要把牙龈下面的牙结石也清理干净。
对于特别的牙周病,可能还需要做牙周手术。不过大家不用太担心,现在的治疗技术已经很成熟了,整个过程都会在麻醉下进行,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想要远离牙周病,重要的是做好日常口腔清洁:每天早晚认真刷牙,每次少刷两分钟;学会使用牙线清理牙缝;定期做口腔检查,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。
另外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。少吸烟、少喝酒、均衡饮食、规律作息,这些都能帮助维持口腔健康。
很多人觉得洗牙会让牙缝变大,这其实是个误解。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是因为原本堵在牙缝里的牙结石被清除了,并不是洗牙造成的。
还有人认为牙龈出血就不能刷牙,这也是不对的。牙龈出血恰恰说明这个部位需要更仔细地清洁,只是刷牙的时候要轻柔一些。
另外,牙周病并不是老年人的。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生活节奏快、工作压力大,也很容易患上牙周病。
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有牙周病,建议尽早去正规的口腔机构检查。的医生会通过检查牙龈状况、测量牙周袋深度等方式来评估你的牙周健康情况,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。
牙周病是个渐进的过程,越早干预,治疗越好,花费的时间和也越少。千万不要等到牙齿松动了才想起来去看医生,那时候治疗起来就麻烦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