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在后台收到不少提问:"洗牙会不会让牙缝变大?""一年洗几次牙比较合适?""为什么洗完牙反而更敏感了?"作为一个在医美行业深耕多年的老编辑,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这个看似简单却暗藏的口腔护理项目。
很多人以为洗牙是为了让牙齿变白,其实这是个误区。医生告诉我,洗牙主要是清除普通刷牙无法去除的牙菌斑和牙结石。这些附着物长期堆积会导致牙龈出血、口臭,终引发牙周炎。据统计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炎患病率高达85%,其中不少就是忽视洗牙造成的。
建议每6-12个月洗一次牙,具体频率要根据个人口腔状况决定。经常喝茶、咖啡或吸烟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些。但要注意,过度频繁洗牙反而可能损伤牙釉质。
疑问一:洗牙会损伤牙齿吗?
规范的超声波洁牙不会伤害牙釉质。那种"洗牙伤牙"的说法,多半是把震碎的牙结石误认成了牙齿碎片。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由牙医操作很重要。
疑问二:为什么洗完牙会敏感?
这是正常现象。被牙结石包裹的牙根暴露后,会有1-2周的适应期。建议这段时间避免冷热刺激,可以使用牙膏。
疑问三:洗牙后牙缝变大怎么办?
这恰恰说明洗牙洗到位了。牙结石长期占据的位置被清理后,会暂时觉得牙缝明显,其实这才是牙齿本来的样子。
现在常见的洗牙方式主要有三种:普通超声波洁牙、喷砂洁牙和深度洁治。普通人选择基础超声波洁牙就足够了;经常吸烟、喝茶的人群可以考虑加做喷砂;而深度洁治主要针对已经出现牙周问题的患者。
特别注意:市面上有些美容院推出的"美白洗牙"要谨慎选择。洗牙本质是治疗性项目,那些能美白几个色度的,很可能添加了腐蚀性成分。
备孕女性建议在孕前完成洗牙,孕期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问题;糖尿病患者要确保血糖控制稳定后再洗牙;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,可能需要调整洗牙方式。
对于牙龈经常出血的朋友,更要及时洗牙。很多人以为是"上火",其实很可能是牙结石刺激导致的牙龈炎。
洗牙前不需要特殊准备,但建议避开期。洗牙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,24小时内避免食用过冷过热或深色食物。如果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,要及时复诊。
记住,洗牙不是一劳永逸的。就像房间需要定期打扫一样,牙齿也需要定期维护。养成每年洗牙的习惯,配合正确刷牙方法,才能拥有真正健康的口腔环境。
后提醒大家:洗牙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。那些街边小诊所打着"39元洗牙"的,很可能会在消毒和设备方面偷工减料。牙齿健康是大事,别为了省小钱而冒大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