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口腔问题就是牙齿或牙龈的事,其实覆盖在口腔内壁的黏膜同样需要关注。作为身体的道防线,口腔黏膜一旦出现异常,可能预示着局部或全身健康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常被忽略却关重要的健康话题。
正常口腔黏膜应该是粉红色、湿润光滑的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当心了:反复发作的口疮溃疡、黏膜发白或发红、异常疼痛或灼烧感、不明原因出血、长期不愈的糜烂等。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,也可能几种情况同时发生。
以常见的口腔溃疡为例,很多人觉得是"上火",其实医学上称为"复发性阿弗他溃疡"。这种溃疡边缘整齐,表面有黄白色假膜,周围一圈红肿,碰到酸性或刺激性食物时疼痛明显。虽然一般7-10天能自愈,但如果同一部位溃疡长期不愈合,就要及时就医排查。
口腔黏膜病变大致可分为三类:一是单纯的局部病变,比如咬伤导致的创伤性溃疡;二是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,像糖尿病、贫血等慢性病都可能引起黏膜改变;需要警惕的是癌前病变,如白斑、红斑等。
特别提醒40岁以上人群,如果发现黏膜粗糙、变厚、出现硬结或长期不愈合的溃疡,一定要尽早就诊。临床数据显示,早期发现的口腔癌五年生存率可达80%以上,而晚期发现的则不足30%。
很多日常行为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黏膜健康:长期吸烟会使黏膜角化过度;嗜好烫食可能造成黏膜烫伤;牙齿残根残冠的反复摩擦会导致创伤性溃疡;过度刷牙或使用刺激性漱口水也会损伤黏膜屏障。
建议改掉这些坏习惯:戒烟限酒、避免过烫饮食、及时处理口腔内的残根残冠、选择软毛牙刷。特别要提醒爱美人士,一些不正规的口腔美容操作也可能给黏膜带来伤害。
首先要明确病因。医生通常会通过问诊了解病史,检查病变特征,必要时会做病理检查。对于普通溃疡,可以使用一些局部药物缓解症状;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导致的,则需要治疗原发病。
日常护理也很重要:保持口腔卫生但不过度清洁、饮食清淡、充足睡眠、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等。需要强调的是,不要自行购买激素类药膏长期使用,这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等并发症。
预防口腔黏膜病的关键在于:定期口腔检查,建议每半年到一年一次;均衡饮食,营养;管理好慢性病,如控制好血糖;减轻精神压力,因为焦虑紧张可能导致溃疡反复发作。
后提醒大家,口腔是全身健康的镜子。当黏膜出现异常时,既不要过度紧张,也不要掉以轻心。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,才能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