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饭塞牙、喝凉水刺痛、照镜子发现黑线……很多人在发现牙齿有问题时,总想着“再等等看”。但口腔医生提醒:补牙千万别拖延!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话,讲清楚补牙那些事儿。
1. 牙齿发黑:牙面上出现黑点或黑线,可能是蛀牙初期,这时补牙省钱省事。 2. 冷热敏感:突然怕冷怕热,连吸口凉风都酸疼,说明牙神经可能已经暴露。 3. 食物塞牙:固定某个牙缝总卡食物,可能是邻面龋在“挖洞”。 4. 牙齿酸软:咬东西使不上劲,像踩棉花似的,可能龋坏已经接近牙髓。 5. 肉眼可见的洞:不用怀疑,赶紧去补!
很多患者害怕钻头的“滋滋”声,其实现在补牙已经轻松多了: 1. 医生会先检查蛀牙范围,用小器械轻轻戳探判断深浅。 2. 浅龋直接用树脂填充,中等龋坏会清理腐质后再补。 3. 全程打麻药的话,就像被指甲掐一下的痛感。 4. 补完后咬合纸测试,调整到完全自然的状态。 整个过程通常20-40分钟,补完就能正常吃饭。
常见的补牙材料主要有三种: 1. 玻璃(300-500元):适合儿童乳牙,但容易磨损。 2. 复合树脂(500-800元):常用的补牙材料,颜色接近真牙。 3. 嵌体修复(1000元以上):用于大面积缺损,像定制“牙盔甲”。 普通蛀牙选树脂就够用,具体还是听医生建议。
1. 2小时内别吃东西,24小时内避免啃硬物。 2. 如果出现剧烈疼痛或填充物脱落,立即复诊。 3. 每半年检查一次补过的牙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。
误区1:“不疼就不用补”→ 等疼的时候可能要做根管治疗了。 误区2:“补牙会把洞越挖越大”→ 清除腐质才能防止继续蛀烂。 误区3:“孕期不能补牙”→ 孕中期是期,拖着反而风险更大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划算:每天刷牙2次+使用牙线,每年洗牙1次,少吃黏性甜食。记住:小黑点补牙只要几百块,拖到根管治疗可能花好几千,牙齿是自己的,且用且珍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