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,不需要特别关注,这个观念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牙齿问题。儿童牙科指出,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,甚关系到孩子的面部骨骼生长和语言能力。
从出生到12岁左右,孩子的口腔会经历乳牙萌出、换牙、恒牙生长的关键阶段。乳牙虽然会被替换,但它们为恒牙预留生长空间,如果乳牙过早脱落或龋坏,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。临床数据显示,5岁儿童乳牙龋齿率高达70%,而良好的口腔习惯能降低75%的恒牙问题发生率。
误区一:睡前喝奶后不清洁 很多家长习惯让孩子含着奶瓶入睡,奶液中的糖分整夜附着牙齿,极易引发“奶瓶龋”。建议用纱布蘸清水擦拭牙龈,或改用防龋齿训练杯。
误区二:等牙疼才看医生 儿童牙齿矿化程度低,龋坏速度是的3倍。每3-6个月的检查能早期发现脱矿、窝沟封闭脱落等问题。
误区三:电动牙刷比手动更好 对于6岁以下儿童,手动牙刷更易控制力度。选择刷头不超过两颗牙宽度、刷毛柔软的牙刷,家长需帮助刷牙7岁。
0-3岁:建立口腔菌群平衡 出牙前用硅胶指套牙龈,颗乳牙萌出后开始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。避免共用餐具减少致龋菌传播。
4-6岁:预防龋齿高峰期 乳磨牙完全萌出后应及时做窝沟封闭,每年涂氟2次。这个阶段要戒除吃手、口呼吸等影响牙弓发育的习惯。
7-12岁:换牙期特殊护理 新萌出的恒磨牙需优先做窝沟封闭,乳牙松动不要强行拔除。推荐使用牙线清理正在交替的牙齿缝隙。
Q1:涂氟吗? 牙科使用的氟化泡沫浓度严格控制在范围内,一次涂氟相当于连续使用含氟牙膏3个月的防龋。
Q2:牙缝大需要干预吗? 乳牙期的牙缝是正常现象,为恒牙预留空间。但超过3mm的缝隙或单侧异常缝隙需检查是否存在多生牙等问题。
Q3:什么时候开始正畸检查? 7岁左右建议正畸评估,地包天、下颌后缩等情况越早干预越好,多数矫正需等到恒牙列基本形成。
Q4:运动时如何防护牙齿? 参加篮球、滑板等运动时应佩戴定制运动牙托,能有效减少50%以上的牙齿外伤风险。
Q5:乳牙滞留怎么办? 恒牙已萌出而乳牙未脱落超过2个月,需要拔除,避免造成恒牙异位萌出或双排牙。
带孩子每半年做一次牙科检查,像量身高体重一样纳入常规健康管理。选择儿童牙科诊所时,注意观察是否有的儿童诊疗区、是否采用渐进式适应治疗。记住,家长示范刷牙、限制甜食摄入频率、及时处理牙齿外伤,这三点比任何高端护理产品都重要。
孩子的笑容是珍贵的礼物,从小建立科学的护牙观念,不仅能避免治疗时的痛苦,更能为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如果发现牙齿排列异常、夜间磨牙、刷牙出血等情况,建议及时到儿童牙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