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冰西瓜突然牙疼、刷牙时总是酸爽到眯眼?这些小信号可能是牙齿在喊"救命"。很多人觉得补牙是小事,拖到疼得睡不着才找医生,结果往往要多花好几倍的钱。今天咱们就补牙那些事,告诉你什么时候该行动,怎么选才不吃亏。
当牙齿表面出现小黑点,就像衣服沾了墨汁,这时候容易补。医生用树脂材料十分钟就能搞定,花费也就几百块。要是放任不管,小黑洞会悄悄变大,某天突然让你疼得直撞墙——这时候细菌已经攻到牙神经,治疗费直接翻三倍。
更常见的是吃冷热食物时"嘶——"地倒吸气,这种敏感就像牙齿在拉警报。我上周接诊的李女士就是典型例子,本来三百能解决的楔状缺损,硬是拖到需要做牙冠,多花了四千多。记住:牙齿不会自己愈合,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。
现在常用的树脂材料分三六九等,但不是越贵越好。前牙建议选纳米树脂,颜色能调得和真牙几乎一样,喝咖啡也不会轻易染色。后牙用普通树脂就行,毕竟咀嚼主力军更看重结实度。
很多患者问"进口材料是不是更好",其实国产树脂现在质量很稳,关键看医生填充技术。就像装修房子,再贵的涂料遇上糊弄的工人也白搭。有些诊所把材料吹得天花乱坠,其实差价都算在消费者头上。
躺在牙椅上紧张?其实现代补牙比你想象中轻松多了。医生会先用小蓝光检查龋坏范围,接着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喷砂清理蛀坏部分。全程都有麻药护航,可能的不适就是张嘴时间稍长。
真正考验技术的是填充环节,好的医生会分层固化树脂,每层都用特殊光照强化。后打磨抛光时要达到"舔起来比原生牙还光滑"的标准,这样才不容易沉积茶渍烟渍。
刚补完别急着啃排骨!树脂完全硬化需要24小时,当天好吃温软的饭菜。有人补完前牙就去啃玉米,结果把填充物硌掉半边,只能返工。
定期检查更重要。有位患者五年没复查,补的材料边缘悄悄渗漏,导致二次龋坏差点要根管治疗。建议每年洗牙时顺带给补过的牙拍个小片,防范于未然。
误区一:不疼就不用补——等感觉到疼,往往已经伤到牙髓,治疗费直接跳级。
误区二:补牙会磨坏好牙——现在都是微创操作,就像剔除烂苹果的坏块,不会伤及好果肉。
误区三:孕妇不能补牙——孕中期反而是处理牙齿的黄金期,拖着不治可能引发更的感染。
后提醒:选择正规机构比纠结价格更重要。街边小诊所看似便宜,但消毒不规范或材料以次充好,后吃亏的还是自己。牙齿要用几十年,值得认真对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