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或者感觉牙齿有点松动,却不当回事。其实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信号。牙周治疗不是什么吓人的事情,它就是帮你把牙齿的"地基"修牢固点,让牙齿能多用几年。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牙周病那些事儿。
早上刷牙吐出来的泡沫带血丝,吃个苹果留下血印子,这不是上火,是牙龈在求救。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的,紧贴着牙齿。如果变成暗红色,看起来肿肿的,碰一下就出血,那八成是牙龈发炎了。这个时候如果不管它,炎症就会往深处发展,变成牙周炎。
我见过不少患者,总觉得"牙龈出血是小毛病",结果拖到吃东西都费劲才来看医生。有个三十多岁的上班族,后牙已经开始晃动了才来就诊,拍片一看,牙槽骨都吸收掉一半了。这种情况治疗的难度和花费都要翻倍,真的很可惜。
简单说就是清理牙齿周围的"垃圾"。牙齿和牙龈之间有个小缝隙,叫牙周袋。这里堆积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会刺激牙龈,导致发炎。医生会用专门的工具把这些脏东西清理干净,让发炎的组织有机会。
基础治疗一般分三步走:先是洗牙,把看得见的牙结石去掉;然后做龈下刮治,清理牙龈深处的脏东西;后是根面平整,把被细菌污染的牙根表面处理干净。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-4次,每次间隔一周左右。
说实话,牙龈发炎的时候做治疗确实会有点敏感。但现在有很多办法能减轻不适感,比如表面麻醉、仪器的使用。大多数患者反馈,其实难受的是心理上的紧张,真正操作时的痛感比想象中轻得多。
治疗后两三天可能会有些酸软感,这都是正常现象。就像健身后的肌肉酸痛,说明治疗起了。用温盐水漱口,选择软毛牙刷,避免吃过冷的食物,一般3-5天就适应了。
治疗结束不是万事大吉,回家后的护理更重要。每天早晚要正确使用巴氏刷牙法,别忘了用牙线清理牙缝。建议买个冲牙器,能把牙刷够不到的地方冲洗干净。抽烟的朋友好戒掉,烟草会让牙周病恶化得特别快。
定期复查是关键。建议每3-6个月做一次清洁,医生会检查牙周袋深度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很多人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就不来复查,结果两三年后问题又回来了,这种情况太常见了。
这和患者的配合度有关系。有的人治疗很积极,但回家还是随便刷牙;有的人觉得"洗过一次牙就够了",之后几年都不检查。还有糖尿病患者、孕期女性等特殊人群,需要更个性化的护理方案。
另外,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,清洁难度大,可能要考虑先做正畸。有夜磨牙习惯的要戴咬合垫,减少牙齿的额外负担。治疗是个系统工程,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。
很多人不知道,牙周炎和糖尿病是互相影响的。牙周炎症会升高血糖水平,糖尿病又会加重牙周病。还有研究表明,牙周细菌可能进入循环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孕妇如果患有牙周炎,早产风险会上升。
所以说,牙周治疗不只是保护牙齿,更是在守护全身健康。花点时间照顾好自己的牙龈,这笔投资划算。
,牙龈出血不是小事,越早治疗越简单;第二,牙周治疗需要医生操作,街边小诊所的"深层洁牙"可能治标不治本;第三,治疗后要改变清洁习惯,定期复查才能长久保持。
牙齿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工具,牙周就是它的地基。花点心思做好基础维护,七八十岁还能用自己的牙齿吃饭,这种幸福感是种植牙给不了的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牙龈红肿、出血的情况,建议尽早找医生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