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就是“疼”。其实,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,拔牙已经成了一种常见且的门诊小手术。但无论是智齿发炎还是龋齿无法保留,拔牙前后的护理都直接影响。今天,我们就从角度拔牙那些事,帮你减轻顾虑。
不是所有牙齿问题都需要拔除,但遇到以下几种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牙:
1. 龋齿:当牙齿蛀坏到无法用填充或根管治疗修复时,拔除能避免感染扩散;
2. 智齿阻生:横着长、顶坏邻牙或反复发炎的智齿,越早拔除越好;
3. 牙周病晚期:松动的牙齿可能影响咀嚼功能,需拔除后考虑修复;
4. 正畸需要:矫正牙齿时可能需要腾出空间。
如果经常牙龈肿痛、咀嚼困难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拍片检查,别等发炎化脓才处理。
提前做好准备工作,能让拔牙过程更顺利:
- 避开生理期:女性凝血功能会受影响,容易出血过多;
- 告知病史:高血压、糖尿病或长期服药者需提前调整用药;
- 吃饱饭:拔牙后2小时不能进食,但空腹可能引发低血糖;
- 不化妆不涂口红:方便医生观察面色变化。
很多人对拔牙过程充满好奇,其实操作比想象中简单:
1. 局部麻醉:打麻药时会有轻微胀痛,30秒后口腔开始麻木;
2. 分离牙龈:用器械轻轻松动牙齿,避免硬拽损伤邻牙;
3. 清理创口:缝合后咬棉球止血,全程通常不超过20分钟。
复杂智齿可能需要微创手术,但医生会提前说明方案。
拔牙后24小时内的护理尤其重要:
- 止血棉球:咬紧40分钟再吐出,过早取出可能导致血块脱落;
- 冰敷技巧:敷10分钟停20分钟,避免冻伤面部皮肤;
- 饮食选择:温凉的粥、鸡蛋羹更适合,忌辛辣、烫食和吸吮动作;
- 刷牙时间:24小时后用软毛牙刷避开伤口轻轻清洁。
如果出现剧烈疼痛、发热或大量出血,需立即复诊。
关于拔牙的谣言很多,这几个尤其要注意:
✘ “拔智齿能瘦脸”:脸型由骨骼决定,除非本身因智齿肿胀;
✘ “麻药影响记忆力”:局麻药剂量极小,6小时后完全代谢;
✘ “血块要漱掉”:血块是天然保护层,强行冲洗可能引发干槽症。
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拔牙需额外注意:
- 高血压患者:血压需控制在160/100mmHg以下;
- 糖尿病患者:空腹血糖应低于8.88mmol/L;
- 孕妇:孕中期(4-6个月)相对,需产科医生评估。
路边小店的拔牙可能隐藏风险:
1. 消毒不:可能引发交叉感染;
2. 操作不规范:导致牙根残留或神经损伤;
3. 急救设备缺失:突发状况无法及时处理。
建议选择有口腔颌面外科资质的医院,术前务必查看医疗器械灭菌包装。
拔牙虽是常规操作,但每个人的牙齿状况、体质都不同。如果看完仍有疑问,好的办法是带上牙片当面医生。记住,的事交给的人,既能减轻痛苦,也能避免后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