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是陪伴我们一辈子的"好伙伴",但很多人往往等到牙疼了、牙龈肿了才想起要保护它们。其实,口腔健康影响着全身健康,做好预防比治疗更重要。今天就来那些简单却容易被忽视的口腔保健知识,让你少跑几趟牙科诊所。
很多人每天早晚刷牙像完成任务,30秒草草了事。其实正确的刷牙应该持续2-3分钟,采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度水平颤动,每个牙面刷8-10次。别忘了舌苔也要轻刷,这里藏着的细菌会导致口臭。电动牙刷确实比手动更,但关键还是看使用者的耐心和手法。
牙刷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齿邻接处的食物残渣必须靠牙线。很多人觉得用牙线麻烦,或者一用就出血就放弃了。其实出血说明牙龈已经有炎症,更应该坚持使用。建议每天睡前用一次,动作要轻柔,形成"C"形包绕牙齿滑动。如果实在不习惯传统牙线,可以尝试水牙线,清洁效率更高。
超市货架上的漱口水琳琅满目,但含酒精的刺激性大,长期使用可能口腔菌群平衡。普通人选择含氟的日常保健型即可,有牙龈炎的可短期使用医用漱口水。记住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,使用后30分钟内不要喝水,让有效成分停留更久。
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牙结石也会慢慢形成。这些钙化的菌斑会刺激牙龈萎缩,终导致牙齿松动。建议每6-12个月洗一次牙,现在正规机构的超声波洗牙已经不会伤牙釉质。洗牙时医生还能早期发现龋齿、粘膜病变等问题,花小钱省大钱。
不少家长觉得乳牙反正要换就不重视,结果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。要戒除奶睡、含奶瓶睡觉的习惯,避免"奶瓶龋"。3岁开始可以涂氟,6岁左右做窝沟封闭。发现孩子咬铅笔、吮手指要及时纠正,这些都会影响颌骨发育。
碳酸饮料的酸性会腐蚀牙釉质,喝完后不要马上刷牙,先用清水漱口。咖啡、茶、红酒容易造成色素沉积,但比吸烟对牙齿的伤害小得多。坚果、冰块等硬物别用牙咬,隐裂可能当时没感觉,等疼起来往往需要根管治疗。
孕期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炎,的可能影响胎儿发育。备孕时就该做口腔检查,怀孕中期(4-6个月)是治疗相对期。记得选用小头软毛牙刷,呕吐后不要立即刷牙,先用苏打水中和胃酸。
年纪大了牙龈萎缩、牙根暴露属于正常生理变化,但牙齿松动脱落多是因为牙周病。除了认真清洁,建议使用间隙刷清理变大的牙缝。缺牙不要拖着不补,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,后续修复更麻烦。
随身携带牙线替代牙签,饭后用温水漱口,少吃粘性大的零食,每年拍张全景片...这些举手之劳都能让牙齿多服役十几年。记住,看牙贵不是因为治疗费高,而是我们为拖延付出的代价。从现在开始重视口腔预防,你会感谢未来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