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刷牙却还是蛀牙?洗牙后牙龈仍反复出血?关于口腔健康,很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"疼了才看牙"的阶段。事实上,80%的口腔问题都能通过科学预防避免。今天我们就来口腔预防保健那些事,帮您从源头守护牙齿健康。
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健康率不足10%,龋齿患病率高达88%。比起昂贵的治疗费用,提前预防不仅能节省开支,更能避免拔牙、根管治疗等痛苦经历。定期口腔检查就像汽车的保养,发现问题越早,处理越简单。
口腔健康还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。研究证实,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,孕妇口腔问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。做好日常防护,受益的不仅是牙齿。
牙刷选择:建议选用软毛、小头牙刷,儿童需根据年龄选择专用牙刷。电动牙刷并非必需品,关键在于掌握巴氏刷牙法——刷毛与牙龈呈45度角,小幅水平颤动,每颗牙面都要刷到。
牙膏使用:含氟牙膏能有效防龋,3岁以上儿童即可使用豌豆大小用量。敏感牙齿可选择含硝酸钾成分的牙膏,但若持续敏感需及时就医。
牙线必备:牙刷只能清洁60%牙面,牙缝残留需靠牙线。推荐每天睡前使用一次,新手可从带柄牙线棒开始练习。水牙线不能替代传统牙线,适合佩戴正畸托槽人群辅助清洁。
定期洗牙:即便认真刷牙,每年仍需要1-2次洁治。超声波洁牙能清除顽固牙结石,预防牙龈萎缩。注意洗牙≠美白,正常操作不会损伤牙釉质。
窝沟封闭:儿童6-12岁恒磨牙萌出后,应及时做窝沟封闭。这项处理能将龋齿风险降低80%,通常可报销。成年人深窝沟牙齿同样适用。
儿童期(0-12岁):出生后即需用纱布清洁牙龈;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刷牙;戒除夜奶和奶睡习惯;每3-6个月检查一次。
青少年(13-18岁):矫正牙齿黄金期,需特别关注托槽周围清洁;避免碳酸饮料腐蚀牙釉质;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。
中青年(19-45岁):警惕牙周病早期信号;备孕前务必完成口腔治疗;咖啡茶饮后及时漱口。
中老年(46岁以上):缺牙及时修复避免邻牙倾斜;假牙每日清洁;定期筛查口腔黏膜病变。
× 用牙签剔牙——只会让牙缝越来越大
× 美白牙膏天天用——可能损伤牙釉质
× 刷牙力度越大越好——易导致楔状缺损
× 洗牙会让牙齿松动——其实是牙结石脱落的错觉
× 没有不适不用看牙——很多病变早期没有疼痛感
1. 餐后清水漱口,等待30分钟再刷牙
2. 控制每日加糖饮食次数,集中时间食用
3. 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
4. 吸烟人群每年增加1次口腔检查
5. 家庭成员的牙刷不要放在同一个杯子里
口腔预防贵在坚持,从现在开始建立科学防护习惯,才能在未来收获"8020"的幸福——80岁时仍拥有20颗健康牙齿。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