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连西岗区马泷口腔门诊部,有一位被患者称为"细节控"的种植牙医生——金芮竹。2008年从获得口腔医学硕士学位后,她没有选择留在南方,而是回到了东北老家,用扎实的技术为家乡人解决牙齿问题。
金医生初在医院工作时,每天要处理各种基础牙病。但很快她发现,很多患者缺失牙后只能选择传统假牙,不仅咀嚼功能差,还容易出现牙龈萎缩。2013年接触到种植牙技术后,她便开始系统学习瑞士、德国等多种种植体系。
"每颗种植体都关系到患者未来十年的使用体验",金医生常常这样对团队说。如今她已累计完成近2000例种植手术,其中不乏需要骨增量术的高难度病例。有位70岁的退休教师,下颌只剩3颗松动牙,经过金医生设计的All-on-4全口种植方案,现在能正常吃坚果。
在种植牙领域,金芮竹有个特别的坚持:前牙区种植必须达到"以假乱真"的。她办公桌上永远放着比色板,有时为了一个门牙的色泽,要反复调试五六次。去年有位准备拍婚纱照的新娘,右上侧切牙因外伤缺失,金医生不仅了咬合功能,还根据她原生牙的透光特性做了个性化饰面。
这种对美学的执着源于她的交叉学习经历。除了定期参加种植牙学会的培训,她还自费学习了数码微笑设计课程。现在接诊时,总会先用口扫仪建立三维模型,让患者提前看到修复后的模拟。
在金医生的库里,有几个特别值得称道的治疗:
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半口种植,通过血糖调控结合渐进式负重方案,实现了零感染愈合;某企业高管的时间紧张,她采用即刻负重技术,拔牙当天就完成临时冠修复;还有位牙槽骨吸收的老人,通过穿颧种植避开了上颌窦提升手术。
这些成功的背后,是她办公室里那排翻旧的解剖学图谱,和每周雷打不动的病例讨论习惯。有次为了确定一个特殊角度的种植体位置,她连夜了广州的导师进行远程会诊。
"您这个情况就像地基不牢的房子,我们需要先加固基础",这是金医生常用的比喻。她深知普通患者听不懂"骨整合""边缘骨吸收"这些术语,所以总能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治疗原理。
诊室的墙上贴着清晰的价目表,每个项目都标注了材料品牌和预期使用寿命。有位患者对比了三家机构后说:"别家只说'进口材料',金医生这里连种植体螺丝的材质都写得明明白白。"
在大连马泷口腔的这些年,金芮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诊疗风格:不夸大,不过度治疗,每个方案都附有书面评估报告。正如她常说的:"牙齿治疗没有好,只有合适。"这种务实作风,或许正是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把亲朋好友介绍到她这里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