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资讯

拔牙前你需要了解的6件事 别等躺上牙椅才后悔
拔牙前你需要了解的6件事 别等躺上牙椅才后悔 秋叶 eye 1000+次浏览 time 发布时间:2025-06-19 10:12:08

拔牙前你需要了解的6件事 别等躺上牙椅才后悔

老李叼着冰袋从诊所出来的时候,整个人都是懵的。他原本以为拔牙就跟掰玉米似的"咔嚓"一下,谁知道光打麻药就折腾了半小时。此刻他特别想穿越回三天前,给那个死活不肯拍牙片的自己两个大嘴巴子。

这些牙齿早该拔却拖着不处理

牙医们常遇到两种患者:一种是看到智齿冒尖就急着要拔的年轻人,另一种是牙根都烂没了还坚持"再观察观察"的中老年人。实际上,当牙齿出现以下情况时,真的没必要硬扛:

1. 蛀牙导致牙冠大面积缺损,连补牙材料都"挂"不住

2. 牙根发炎反复流脓,吃药都压不住

3. 牙齿松动达到三度,手指轻轻一推就能晃动

4. 阻生智齿把邻牙顶出个大窟窿

上午拔牙真的出血少吗

民间流传的"上午拔牙论"其实存在误解。人体凝血功能在清晨确实相对活跃,但现代牙科使用的明胶海绵、止血纱布等材料,完应对任何时段的拔牙操作。真正需要挑时间的,其实是高血压患者——建议把拔牙安排在服药后的药效高峰期。

打麻药时的酸胀感正常吗

当针头刺入牙龈的瞬间,多数人会感到类似柠檬汁溅到伤口的刺痛。这是麻醉药渗透组织的正常反应,通常10秒内就会转为麻木感。如果出现耳鸣、心慌等异常情况,要立即举手示意。现在有些诊所配备的计算机控制麻醉仪,能像点滴一样匀速给药,疼痛感会明显减轻。

拔牙过程的真实体验

现在的拔牙早不是"锤子凿子齐上阵"的场面了。规范的操作流程应该是:牙龈分离器轻轻剥开牙龈→牙周膜扩张器松解牙齿→微创挺子找准支点→后用钳子完成脱位。整个过程患者只会感受到医生在"摇晃"牙齿,配合吸唾管"嘶嘶"的抽吸声,有点像在听ASMR音频。

咬棉花球也有讲究

咬棉花球也有讲究

止血棉球不是越厚越好,标准操作是折叠成小方块压在创口上。咬合力度要达到"轻微酸胀"的程度,太轻止不住血,太重可能把血凝块挤掉。有个实用判断标准:如果能轻松用舌头舔到棉球,说明咬得不够紧。

冰敷和热敷千万别搞反

前24小时要用冰毛巾敷脸,每次15分钟间隔半小时,目的是让血管收缩。从第三天开始改用热敷,促进淤血消散。容易犯的错误是第二天就热敷,结果肿成包子脸。有个患者甚发明了"奶茶敷法"——把冰镇奶茶罐裹上毛巾,既降温又能喝。

这些食物比冰淇淋更适合术后吃

老辈人总说拔牙要吃冰淇淋,其实低温会刺激创面。更建议选择:

- 室温的藕粉羹:质地顺滑还能止血

- 蒸鸡蛋糕:蛋白质帮助愈合

- 去油的老鸭汤:补充电解质

要避免任何需要吸吮的食物,包括用吸管喝水,这个动作产生的负压可能把血凝块"嘬"出来。

什么时候该紧急回诊

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别犹豫立刻医生:

1. 术后48小时突然剧烈疼痛

2. 口腔里有腐肉味道

3. 血水止不住地往喉咙流

去年有个程序员就是因为把术后的味当成"上火",拖到颌骨感染才就医,后住院一周才控制住炎症。

缺牙不补的隐性代价

很多人觉得后牙拔了无所谓,结果三年后发现:对颌牙伸长导致咬合紊乱,邻牙倾斜形成食物嵌塞区。夸张的是,有位大姐放任下排缺牙不管,五年后上门牙竟长出1厘米,活像兔八哥。

说到底,拔牙就像拆危房,关键是要选对施工单位,做好后续重建。现在有些机构推出的"全程导板导航拔牙",能到0.1毫米的误差范围,比老凭手感操作靠谱多了。记住,好的拔牙体验应该是:术前清清楚楚,术中明明白白,术后舒舒服服。

延伸阅读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:
联系原因:
确定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