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作为从业十年的医美健康编辑,今天想和你这个容易被忽略却影响半数成年人的口腔问题——牙周治疗不是简单的"洗牙",而是拯救牙齿地基的关键措施。
28岁的林女士初认为牙龈出血是"上火",直到门牙出现轻微松动才就医。检查发现,她的牙槽骨已吸收三分之一。像林女士这样的并不少见,牙周病初期不痛不痒,但就像沉默的蛀虫,会慢慢吞噬牙齿的支撑组织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呈现淡粉色,紧贴牙面。如果发现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、口腔异味持续存在,或者感觉牙齿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牙周探诊和全景片能判断病情阶段。
针对不同程度,牙周治疗分为三个阶段:
基础治疗:像深度大扫除,清除牙龈上的菌斑和结石。包含龈上洁治(常规洗牙)和龈下刮治,可能需要2-4次才能完成。很多患者反映,治疗后牙齿敏感是正常现象,一般3-5天会缓解。
手术治疗:针对中重度患者,需要翻瓣清除深层感染组织。现在有激光辅助等微创方式,更快。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抗菌漱口水。
维护治疗:治疗后的3-6个月是复发高风险期,需要定期复查。就像糖尿病需要长期管理,牙周健康也需要终身维护。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其实是原有牙结石占位被清除后暴露的真实缝隙;"治疗一次就能"——牙周病需要阶段性治疗和定期维护;"牙龈萎缩不可逆"——早期干预能有效控制发展速度。
特别提醒:孕妇、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更需关注牙周健康。研究表明,牙周炎可能增加早产风险和影响血糖控制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经济有效:使用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刷牙龈缘);牙线不是可选品而是必需品;冲牙器能辅助清洁牙缝;每年少一次口腔检查。记住: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真牙。
如果发现牙龈出血持续一周以上,建议尽快预约牙周检查。健康的牙周组织就像房子的地基,地基稳固,牙齿才能陪伴你更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