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口腔健康,很多人会想到牙疼、蛀牙或者牙齿美白,但其实预防才是关键。口腔问题往往是从小积累的,等到疼痛难忍时再处理,不仅花钱多,人也遭罪。今天我们就来,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做好口腔预防保健,让牙齿陪伴我们更久。
刷牙是基本功,但很多人刷了二十几年牙,可能方法都是错的。牙刷要选软毛的,硬毛容易伤牙龈;角度要倾斜45度,轻轻颤动刷毛,才能清洁到牙龈边缘的牙菌斑。别像拉锯子一样横着刷,时间久了牙齿根部会出现凹槽,冷热酸甜一碰就酸疼。建议每天早晚各刷一次,每次少2分钟,别忘了舌头也要轻刷几下。
光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40%的牙缝残渣得靠牙线。很多人觉得用牙线麻烦,或者一用就出血,其实是方法不对。正确做法是截取30厘米左右牙线,绕在中指上绷直,缓慢滑入牙缝,贴着牙面上下刮擦。如果牙龈出血,可能是已经有炎症,坚持用一周反而会改善。记住,牙签不能替代牙线,它会把牙缝越撑越大。
市面上漱口水琳琅满目,但别被"杀菌率99%"的宣传唬住。健康人群用普通含氟漱口水就行,漱口水反而可能口腔菌群平衡。酒精含量高的漱口水用着辣嗓子,但对儿童和敏感人群并不友好。一个小技巧:漱口后30分钟内别喝水,能让氟化物在牙齿表面多停留一会儿。
有人觉得洗牙会让牙缝变大,这是误区。洗牙去掉的是本就不该存在的牙结石,它们像水泥一样糊在牙齿周围,挤压牙龈导致萎缩。建议每年洗牙1-2次,尤其抽烟、喝茶咖啡的人更要勤快点。洗牙时医生还能顺便帮你检查有没有隐藏的蛀牙,早发现早处理,省得以后根管治疗受罪。
很多家长觉得乳牙反正要换,蛀了也不用管,这观念害了不少孩子。乳牙蛀坏可能影响恒牙发育,还会导致偏侧咀嚼影响脸型。从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清洁,3岁前用纱布或指套牙刷,6岁前家长要帮着刷牙。窝沟封闭是性价比的防蛀手段,趁着恒磨牙刚长出来时做好。
碳酸饮料、果汁的酸性会腐蚀牙釉质,喝的时候用吸管减少接触牙齿。吃甜食不可怕,可怕的是少量多次吃,让牙齿长时间泡在糖水里。建议把甜食集中在正餐后吃,接着喝点清水冲冲。坚果虽健康,但别用牙咬硬壳,每年都有不少人因此牙裂。
牙龈出血、口臭、牙齿敏感都是早期预警,别等疼得睡不着才去检查。备孕前建议做口腔检查,怀孕期间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炎。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口腔护理,牙龈感染可能影响血糖控制。
口腔健康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护,就像存钱养老一样,现在每天花几分钟认真护理,将来就能少遭罪、少花钱。记住,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真牙用着舒服,从今天开始,给牙齿多一点关爱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