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某天突然牙齿一阵剧痛,连喝水都像一样?或者吃冰激凌时牙齿酸得直打哆嗦?这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作为口腔中的“沉默刺客”,牙体牙髓病初期症状隐蔽,但一旦发作往往让人痛不欲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无数人的口腔问题。
简单来说,牙体牙髓病就是牙齿硬组织(如牙釉质、牙本质)受损后引发的牙髓(俗称“牙神经”)炎症。牙齿表面看似坚固,其实内部藏着敏感的牙髓腔。当蛀牙、裂纹或外伤了牙齿外层保护,细菌就会趁虚而入,感染牙髓——这里布满血管和神经,炎症会让压力骤增,那种“跳着疼”的感觉就是这么来的。
很多人以为牙疼忍忍就过去了,殊不知拖延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,引发根尖周炎甚颌骨感染。更麻烦的是,坏死的牙髓无法自愈,终只能做根管治疗。所以记住:牙痛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,越早处理越省事!
牙体牙髓病的发展通常有三个阶段:
1. 早期龋齿: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点或小黑点,可能对冷热稍有敏感,此时补牙只需几分钟。
2. 牙髓炎阶段:典型表现是夜间自发痛、冷热刺激痛延续数十秒,可能伴随半边脸放射性疼痛。
3. 根尖周炎:咬牙时有“浮起感”,牙龈起脓包,时可能发烧。
特别提醒:有些深度龋齿看似不痛,实则牙髓已坏死,这类“沉默型”病变更需要检查才能发现。
根据病情轻重,现代牙科有不同的解决方案:
浅龋/中龋:去除腐质后直接填充,复合树脂补牙现在能做到几乎隐形。
深龋近髓:医生可能会先用盖髓材料保护牙髓,观察后再决定是否需根管治疗。
急性牙髓炎:通常需要开放髓腔减压,等炎症消退后完成根管治疗。
很多人听到“根管治疗”就害怕,其实现在有显微牙科技术和舒适麻醉,治疗过程已大幅改善。与其害怕治疗,不如想想放任不管的后果——拔牙、种牙的费用和痛苦可比根管治疗高多了。
再好的治疗也不如不得病,这几个习惯能帮你远离牙体牙髓病:
- 每天刷牙2次+使用牙线,后槽牙窝沟处容易藏污纳垢要重点清洁
- 少吃粘性甜食,碳酸饮料用吸管喝减少直接接触牙齿
- 别用牙齿开瓶盖、咬核桃,意外磕碰可能造成隐裂
- 每年少1次口腔检查,小洞不补大洞吃苦
后提醒:网传的“花椒止疼”“大蒜杀菌”等方法可能刺激患处加重炎症,牙齿问题还得找牙医。如果你正在经历牙痛,别硬扛,及时就诊才是明智之选。